全球回收标准 (GRS)最初由世优认证(CU)于 2008 年制定,并于 2011 年 1 月 1 日将所有权转让给了纺织品交易所。该标准的上一版本 GRS 3.0 于 2014 年发布。纺织品交易所的使命是加快纺织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在采取措施确保持续带来实际和有意义的改变时,这种加速才会发生。要求充分理解问题所在,并力求证实所提出的要求。第三方标准认证实现了这一点。
GRS所有权:纺织品交易所(TextileExchange);
GRS认证准入条件:再生成分比例≥20%;
GRS标识悬挂条件:再生成分比例≥50%,(认证机构或者最终买家计划在产品上悬挂GRSlogo的标识需特别注意);
GRS追溯性原则:如果A公司要申请GRS认证,那么其上游供应商也应有GRS认证证书,在进行GRS认证时其供应商应该提供GRS证书和TC(除产业链最源头的工厂,例如:原材料为瓶片的工厂。)
消费后再生材料:由家庭或商业、工业和机构设施作为最终产品用户产生的、不能再用于其预期用途的材料。包括从分销链中回收的材料。即由消费者消费后再回收利用的材料。
消费前再生材料:在制造过程中从废物流中转移出的材料。排除某些材料的再利用,如返工、再研磨或在加工中产生并且在同一加工过程中会被重新使用的残余料。即不经过消费者消费的再回收利用的材料。
再生比例:产品或包装中以质量计的回收材料的比例。只有消费前和消费后材料才被视为回收含量。
GRS认证4部分:再生成分、社会要求、环境、化学要求。